Creator
突破來自限制 Stéphane Parmentier
攝影:徐子豪
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
生活空間 Creator常說設計師是自由奔放的動物,推崇創作自主,視箝制者如客戶為萬惡,但來自浪漫不羈的法國,設計師Stéphane Parmentier不但講求細節中的詩意,亦視限制為自我挑戰,自言最愛來自客戶的限制之餘,更愛建立自己的設計規條:同樣外形的設計,改變大小便能有不同功能;或同樣主題,改動一點便能套用到不同場合……
這次見面,Stéphane Parmentier的身份是Christofle新店的室內設計師。設計前,他先鑽入這個百年銀器品牌資料庫的深處,調查關於品牌的小故事。「每次接案子,我會先找出自己喜歡那個品牌的地方,作為出發點。銀令人聯想到折射,於是我便以鏡子作素材,另外亦以蜂巢作展示主題,它圖像性的外形可以有很多玩法,容易套用到不同場合,營造一種空間的節奏。」
為設計定下主題或外觀,只需稍稍改動便有不同功用,是他愛用的設計方法。如Nest系列銀器,相同的圓殼配上方形座板設計,不同大小的款式卻可變成湯匙、果盤,或餐桌裝飾。
「我想人是永遠不會自由的,如果你希望自由自在地表達自己的風格,那便會成為藝術家,而不是設計師。限制可以推動我想出更多方法突破,而事實上,設計師本來便要在限制下工作,品牌形象、製作過程、市場、技術配合等,全都是限制。」
即使及後成為了Christofle的創意總監,他仍然以這種設計思維面對工作。「解答問題是我平日最主要的工作。因此你必須了解『人』,多花時間與人交談和溝通。終歸設計師的作品是要面向『人』,被人所明白,若你不明白自己的客戶或對象,最後做出來的一定不是好設計。」
時裝轉戰設計
Stéphane最喜歡的話語,是Coco Chanel的名言:「Fashion fades, only style remains the same」;這句說話既表達了他的設計態度,亦反映他本來是時裝人的根─在2000年轉戰設計界之前,他曾為Lanvin、Karl Lagerfeld等工作,並成為Givenchy、Montana等品牌的創意總監。他形容,喜歡graphic、重視long-lasting的style等基因,同樣隨時裝帶到設計,坦言一開始並不容易。「剛開始我很怕人們會說:噢他做了一個皮毛枕頭、毯子,因為他是時裝出身的。不論是時裝還是設計,我貫徹走簡約路線。我之所以那麼喜歡時裝和設計,全因二者都是當下時代的映照,因此我希望作品中同時具有傳統和現代元素─正如我們身處的狀態。」
「這世上有太多的資訊和產品,因此我們需要一致性。」
追求極致工藝
他對這種跨界發展有一個很「法式浪漫」的形容:我以不同樂器展現自己的樂曲,最終表達的都是同一個樂章。」或許較具體的方法是看他的作品:雖說享受商業設計工作,但為了完全舒展自己的想法,他也推出了個人家品系列,當中的Lava家具系列,用上了別樹一格的熔岩石。「我們使用了一種特別的塗料,使它能夠室內外使用;而且用上它後,熔岩石雖然感覺粗獷,摸上手卻十分柔滑。」
他的作品外形簡潔優雅,卻總是用上最高難度的技術完成。如在橡木上鍍銀,如何將液態的銀達到心目中的塗層效果?便需與工匠緊密合作。「成熟的工藝可以令我的設計達到簡約效果,及一種低調的奢華。這也可以帶出一種local touch─設計需富本土特色,畢竟我不是一個要做出全世界通行產品的iPhone設計師。我來自法國,那裏大量的作坊或工匠對我幫助很大,但我也愛周遊世界尋找合適的工匠合作,事實上亞洲便有很多一流的工匠。」
從飛機取得靈感
工作關係經常旅遊,連帶飛機也成為Stéphane靈感的來源。「飛行對我來說本來是一個很古怪的概念─上機十多個小時後,你便在世界的另一處!但我也愛飛機,因為機上所有東西均純粹為功能而存在,帶有很強的目的和針對性,而且它服務的對象來自全世界,標誌、座位安排、制服、安全卡的設計,全都是學問,令人着迷。」
他更說機上的時間特別難得,因為可以暫時告別電話、電郵,一個人思考,享受「屬於我的腦袋時光」;事實上他並不愛電子生活。他說:「這世界有太多資訊和產品了,我們需要一種一致性(consistency)。」或許這也解釋了,為何他那麼着迷於建立自己的設計規條。
附加內容
回到頁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