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雪櫃,昨夜吃剩了一大堆燒肉,還有兩磚布包豆腐。Max想也不想就說做一個「大馬站」。忘了介紹Max不止是烹飪導師,亦是一位家庭煮食男。「做鍋物好處是什麼?不用頭痛傷腦筋,一個鍋把材料通統放進去,煮好上桌,幾方便!」小時候經已熱愛煮食,拿在手上讀的早已是陳榮食譜,沒有圖像光只有文字的那一種。那時候的人就有那時候的飲食智慧,做「馬站煲」燒肉、豆腐、韭菜、蝦醬,都是粗得不能再粗的下欄物,用一個鍋滾下滾下,愈滾愈濃。Max在洗淨手中的小砂鍋,別小看這手工粗糙的砂鍋,雖然煲身好脆,遇上猛火很易爆,但也因為它有着大大小小的氣孔,能吸收每次煮菜的香味,所以只要懂愛惜用,它煮出來的東西絕不比貴價的日本陶瓷鍋跟外國鐵鍋比下去。「聽說廖孖記的蝦醬不錯,買了瓶來試。」盛惠四十六元一樽的蝦醬,原來很貴。「你準沒聽過『馬站煲』的由來,貴人幾倍價錢買來醬料,比主角燒肉豆腐還要貴!」典故這樣來的,大馬站是舊日廣州一個地方名。而馬站煲這個菜名,與當地有淵源的,相傳清末廣州府台某乘轎路過大馬站,那兒是轎伕聚合的地方,很多小型的下級飯店生存,賣的是下等食物。某天午市,正值飯店最興隆之時,台某在轎上嗅來陣陣濃香,念念不忘,於是回府命家廚做「大馬站」。家廚不明就裏,就落當地視察,但見所在之地吃的都不是珍饈,廚師靈機一觸照辦煮碗,做出下欄菜,吃得主子萬般回味而流傳下來。砂鍋不能燒猛火,熱鍋需要一點耐性。「燒肉醃製過又被火燻烤過,比一般肥豬肉五花腩甘香滋味。」燒肉先用蝦醬爆香,要蝦醬不腥,放薑蒜還要灒米酒,不過廖孖記的蝦醬好,就是鹹鮮而不腥臭。炒香了,放豆腐韭菜再滾幾滾而已,十五分鐘即成的鍋料理是意想不到的儉樸豐美。